新春走基层·身边的年味|崇福横街开街啦!快来年货集市“轧闹猛”

过年的空气中,总会蕴含着喜庆的味道。这两天,桐乡市崇福镇的大街小巷已经有了红火的年味,老街两旁一副副春联、一枚枚中国结,木窗檐下一串串香肠、一块块咸肉……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过年氛围。

今天上午,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和灵动的舞狮表演,修缮近两年的崇福横街正式开街,新春年货集市也同步在横街启动。写春联、全家福拍摄、围炉煮茶、戏曲表演、非遗展示……各式各样的精彩活动,让宋韵崇福成为回味传统中国年、共享天伦的绝佳选择之一。

千年老街重现昔日繁华


(资料图)

复兴一座古城,就是唤醒一段历史,留住一处家园。而这座古城千年风华的精髓,则浓缩在350米长的横街里。这里东西方向的老街上古宅林立,尽头就是泱泱大运河,向南北遥望,可见崇德学宫、寺庙和昔日县衙等。交错的建筑中,走出过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晚清画家吴滔、近代诗人徐自华等著名人物。

去年,崇福正式启动了千年古城复兴一期项目,其中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打造、横街二三进的修缮等。如今,随着兔年春节即将到来,这条尘封已久的老街揭开面纱,重现旧日繁华。

重新开放的横街已投资3.17亿元,改造提升14539平方米,其中包括徐多绅、程庆国、吴滔等名人故居修缮基本完成,徐自华故居完成修缮与展陈布置等。

改造提升中,除了充分挖掘横街的文化底蕴,让文物“活起来”外,还引进了受年轻人喜欢的新业态,让老街焕发新的活力。“我们积极导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围绕非遗手工、传统美食等加强横街的业态招引,目前已有近10家店正式入驻。”崇福镇副镇长蓝一凡介绍。

“我们店是去年9月入驻这里的,也是横街的首家经营户,主要经营咖啡、甜点小食及中式茶饮,当初选择落户横街就是因为这里安静且有文化底蕴,复古又摩登,成了不少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和平招待所的主理人之一沈恒焕说,“传统的茶饮文化结合宋代的装修风格,能够进一步发扬我们的宋韵文化。”

花式解锁年货集市里的“中国味”

过了小年就是年,家家户户办年货。春联“福”字、冰糖葫芦、手工发簪饰品、历本袋、虎头帽……上午9点半,在横街的年货集市里,老人抱着小孩、夫妻手挽着手,感受浓浓的“烟火味”,过年的氛围感一下子被拉满。

在一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里,来自崇德文化艺术院的范明杰正在挥毫泼墨。“我学习书法已经有20多年了,抽空就练练书法,也会参加一些书画活动。今天是横街开市的日子,我就来这里免费给居民写写春联,送‘福’到家。”

“好吃健康的麦芽糖,快来买!”循着阵阵吆喝声,走进一条幽长的小巷,王记麦芽糖的老板胡云满是笑意地忙碌着,“麦芽糖、绕绕糖浸润着不少人甜蜜的童年时光,我们这些纯手工的麦芽糖,能够还原最纯真的味道,勾起更多崇福人的美好回忆。”

吃得开心,还要玩得过瘾。逛逛非遗展示区,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流连忘返。一针绣花针从历本袋上悠然穿过,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徐徐出现在了历本袋上。而眼前这位制作历本袋的90后崇福女孩,便是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历本袋(香包)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夏晓梅。

说起历本袋,有些人可能不熟悉,其实就是香囊、香包。在桐乡,一直流传着孩童佩戴历本袋的传统习俗。“新年快到了,娃娃们戴上历本袋,可以纳福辟邪。”夏晓梅说,“我的手艺是小时候从奶奶那里学来的,到现在也有十五六年了。制作历本袋最大的难点就是刺绣,需要先在绸布上画好底稿,再用针线绣出作品,这不仅考验刺绣技艺,还需要有足够的绘画功底。不过,只要多看多练,就会熟能生巧。”

“老板,簪花怎么卖?”“你喜欢哪个?”正在一旁和顾客聊天的李薪,是大家口中的簪娘,现在主攻的是缠花和绒花两项工艺。缠花的工艺说不上太难,做法却很烦琐,一根细丝线不停地围着卡纸绕圈,才能做成一片花瓣。想要做好一朵中等大小的牡丹花,李薪往往要“忙里偷闲”花上三四天时间。

“刚开始做出来的绒花没有那么精致,后来我在网上认识了很多手工爱好者,通过交流学习,绒花手艺渐入佳境。”李薪笑着说,趁着年节过来摆摊,也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非遗项目。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此次新春集市会从1月14日持续到2月5日(元宵节),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往打卡游玩。(视频和部分图片由崇福镇提供)

关键词: 其中包括 今天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