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桐乡镇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动真格

“经过对3条相关河道进行清淤以及对12个排放口进行改造,莲花桥港水质明显比上个月好了,从水质补偿指数P值就可以看出来。”“莲花桥港是我们两地的交界河道,你们上游治理得好,我们下游水质提升压力就小一些了,这个月的20万元我们濮院给得心甘情愿。”


(资料图片)

昨天上午,桐乡市梧桐街道农经中心工作人员朱力棋和濮院镇治水办工作人员李其芳等一行,沿着莲花桥港一边查看当下的水质情况,一边聊起了“钱”的事情。“只要莲花桥港的水质持续向好,每个月给你们20万元都可以。”李其芳说。

每月甘愿“白”给对方钱,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桐乡市今年出台了《关于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了全面实施部署会。会上,梧桐街道和濮院镇签订了关于莲花桥港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补偿机制以“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为原则,流域下游主体充分尊重上游为保护水环境付出的努力,对上游提供良好生态产品付出努力作出适当的补偿;反之,上游则需为出境水质恶化对下游予以赔偿。每条河道补偿资金额度为每月20万元,实行按月评定、按年统筹结算。

据了解,桐乡全市共标定了22个地表水河流交接断面,全年共涉及补偿资金5280万元,目前已实现上下游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署全覆盖,率先在嘉兴乃至全省开启了镇域“系统推进、权责对等、结果约束、合理补偿”的治水新路径。

“去年我们就开始筹备探索建立镇级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关键一招’破解跨镇域联查联防、协同治水难题,打破治水藩篱。”桐乡市生态创建办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了推行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2023年是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开展的第十年。十年治水路,桐乡打赢了“清三河”、剿灭劣Ⅴ类水等一场场硬仗,并通过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打造美丽河湖、碧水河道,实施碧水绕村、碧水绕镇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河水一年年变清,水质一年年向好,2次获得全省治水“大禹鼎”。

船到中流浪更急,行至半山路更陡。治水也是如此,当前,桐乡的治水工作已经步入“深水区”。2022年,桐乡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13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Ⅱ类标准。如何让水质再上一个新台阶,建立镇级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就是突破口,以“关键一招”构建全域协同治水新格局。

2022年,桐乡投入1690余万元,新建镇域主要河流断面3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工业园区(开发区、濮院镇)微型水质监测站和10个雨水排放口在线监测设备,为水质监测配齐了硬件设施。

就在莲花桥港一旁,记者见到了专属于该条河道的水质自动监测站。这是一个小型的白色长方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走进水质自动监测站内部,只见摆放着各种监测仪器。据运维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水质自动监测站可在采集水样后进行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氨氮以及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电导9项常规参数的自动检测分析。

其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氨氮四大参数4小时出一次报告,其余为1小时出一次报告,决定是“上补下”还是“下补上”的水质补偿指数P值,便是通过这些数据的月平均数计算而来的。

当P<0.95时,由下游地区补偿上游地区;当P>1.05时,由上游地区赔偿下游地区;当0.95≤P≤1.05时,上下游地区按照协议相互不补(赔)偿。对于当月考核结果Ⅳ类及以下的断面,由上游地区拨付赔偿给下游地区。

根据监测评定结果,今年3月份桐乡全市触发下游补偿上游河道16条,较2月份多了7条,直观体现了上游水质的改善情况。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份,桐乡全市11个镇(街道)共自查自纠问题546个、整改率98.2%,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91%、106%,有效实现了治水工作由以前的“被动做”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做”。

值得一提的是,补偿机制还与河长制挂钩,实行每月“晾晒”,进一步提升了桐乡市镇级河长对涉水问题整治的关注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