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农民摄影师奔走十年,记录家乡生态蝶变

“这是什么品种的鸟?”“这类鸟有什么生活习性?”“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到的?”……前段时间,在嘉善县姚庄镇的丁栅水乡SOHO里,银水庙村村民郁彩明的生态摄影展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交流,数十幅姿态各异的鸟类、萤火虫照片悬挂于展厅中,展现出水乡姚庄的生态巨变。这样的展览,每个季度都会在姚庄镇的各文化礼堂亮相。

郁彩明是礼堂驻堂志愿者、礼堂摄影爱好者,2009年接触摄影以来,他用镜头记录乡村的精彩蝶变,用照片定格鸟类的最美瞬间,在业余时间,他还将摄影课、自然课等公益课程带到文化礼堂,带领村民近距离感受艺术与自然的魅力。


(相关资料图)

用镜头记录家乡美景

郁彩明和摄影的缘分,在十几年前就结下了。他当过兵,也做过生意,2009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摄影,花三四万元购入器材后开始摄影,很快就着了迷。“一开始也不懂,就跟着身边的朋友学,走南闯北拍了很多地方。”郁彩明说,拍得多了,技术上去了,就想拍些有意义的题材,让摄影作品更有温度和留存价值。

2012年,随着嘉善轰轰烈烈开展“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郁彩明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激发了他用镜头记录家乡美景的冲动。“在这之前,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搞养殖,河里垃圾遍布、空中苍蝇乱飞,毫无美感可言,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好,家乡环境日渐变好,我就想通过照片记录下家乡的点滴变化。”

从那以后,郁彩明就致力于寻找自己身边的农村主题素材进行创作。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垃圾分类、巾帼队伍清洗街边路牌、志愿者入村慰问独居老人……在郁彩明的电脑里存放了几万张照片,这是他这些年来拍摄的“战绩”,对于每一组照片,他都清晰地记得是何时、何地、何景记录下的,说起这些照片的来历,他总是如数家珍。

在谈话间,郁彩明翻出来一张相片《水乡婚礼》,画面中,桃花盛开映红半边天,田间小桥上几十对新人谈笑风生,热闹的集体婚礼映衬出的是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面貌。“这张照片还获得了镇里比赛一等奖呢!”郁彩明笑着告诉记者,正是乡村环境的变化,才有了如此温馨、美好的一幕,而作为摄影师,能将这幸福的一刻定格,他觉得很满足。

美丽乡村绘新景,田园风光入画来。“拍到好的照片,我还会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让大家都看一看我们这里风景多么美,生态多么好!”郁彩明的话里充满自豪。

拍鸟儿他是认真的

在郁彩明的摄影世界里,除了记录乡村的美景,便是拍鸟。一身迷彩服,一顶迷彩帽,一个帐篷,一些“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这些是郁彩明拍鸟时需要准备的东西,而他的拍摄地,就在距家3分钟车程的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从“门外汉”到拍鸟“专业户”,郁彩明在这条路上走了3年。“拍鸟和拍景大有不同,鸟不会老实地等着人来拍,这就要求我全副武装,耐心等待,有时候天还没亮就要出门,等到太阳下山才收工。”郁彩明说。而在拍摄过程中,郁彩明学习鸟类知识、了解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有时拍到的鸟儿不知道名字,他就要去翻专业书籍,如今,说他是鸟类专家也不为过。

说起拍鸟,郁彩明难掩激动的心情。“在拍摄‘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发现家乡的水源越来越好,生态环境的向善变好,使很多鸟儿重新回到这片土地栖息。”郁彩明告诉记者,“透过鸟儿,我看到了姚庄的生态之变、自然之美,我想把这份美好传递给大家。”

令他惊喜的是,今年夏天,家附近出现了羽色艳丽的新朋友——有“凌波仙子”之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雉,他赶紧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刻。“我一直都想拍水雉,之前还和朋友约好去上海的公园拍,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拍到了!”郁彩明笑着说。不仅如此,夏天在太浦河拍摄时,他还拍到了童年记忆中的萤火虫。“水清了,萤火虫回来了,人们的生活也被切实改善了。”郁彩明不由得发出感叹。

历经3年,超过1000天的观察时间,捕捉到近70种鸟类,拍摄了13000多张照片……郁彩明的镜头下记录的不仅是鸟类栖息的美好图景,更是村民向往的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摄影爱好者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