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看:嘉兴内河码头绿色生态化发展,未来将呈现这样的空间格局

今年4月份建成的平湖港区新路新材料码头,成为全省首个内河生态型码头样板。今天,全市内河港口码头生态环境蝶变跃升现场会举行,来自各县(市、区)交通部门的代表走进平湖港区新路新材料码头“取经”。


(资料图)

自2020年9月以来,全市开展了新一轮内河码头综合整治工作,我市交通港航系统新建了一批规模化、现代化公用码头,充分保障港口码头的社会化需求。同时,港口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全覆盖”,船舶垃圾“全接收”、油污水“零排放”、生活污水接收量大幅上升,初步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闭环”,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这次举行生态环境蝶变跃升现场会,是为了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型码头建设标准,并将成熟后的建设标准推广应用,加快推动全市内河码头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型升级,引领内河码头绿色生态化发展。”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规建处处长吕健伟表示。

当天参加现场会的一行人还走访了浙江协和建设有限公司码头、嘉兴市华通建材有限公司码头。

由量向质转型升级

建设绿色生态化码头

什么样的码头能成为全省首个内河生态型码头样板?

在平湖港区新路新材料码头,码头前沿及两侧过渡段预留一定的规模绿化用地,种植多树种、多层次绿植,搭配景观小品,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绿化景观。

通过高标准的工艺改进,散货码头堆场实现了全封闭,并推广采用地下管廊输送工艺,集约高效利用空间,减少了对路面交通组织影响,破解了传统码头扬尘、噪音、洒落等难题。

与此同时,码头创新性引进布袋式除尘装置,有效解决受料斗处的易扬尘问题,同时安装了智能化船舶污染物接收柜,应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船舶污水接收、储存、转运全过程闭环管理。“我们建设了港航码头企业信息化监管平台,开展粉尘在线监测,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处置。”平湖市新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增良说。

通过码头软硬件设施的提升,平湖港区新路新材料码头整体形象进一步美化、靓化,港口作业环境明显改善,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强,人民群众对港口的满意度也更高。

加快推动全市内河码头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型升级,引领内河码头绿色生态化发展是未来码头发展的方向。

“接下来,嘉兴将加强内河港口码头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现有码头环境提升,提升船舶和港口科技治污能力。”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港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将严格控制煤炭、件杂货等易扬尘码头的建设,改变我市内河码头“低散乱”现状,逐步取缔腾退京杭大运河沿线码头企业,实现我市内河码头的“减量提质”。

《嘉兴内河港总体规划》报批

描绘150公里内河港总体空间格局

目前新一轮《嘉兴内河港总体规划》正在报批中,前阶段根据部、省审核意见,规划文本几易其稿,反复修改论证,充分贯彻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强化港产融合发展等要求,基本明确了岸线利用规划等具体内容。未来,嘉兴内河港呈“一港、六区、十个重要公用作业区、二十个一般公用作业区、十个水上客运中心、八个游艇基地”的总体空间格局。

本轮规划用于港口生产、客旅服务的岸线总长度约为150公里,对各县(市、区)前期规划的公用码头,以及8条骨干航道沿线具备公用作业区功能、拟整合提升的重要已建码头对应岸线,全部纳入本次规划,并按要求全部标明了位置和起讫点坐标。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随意侵占岸线现象将彻底消除,想建哪里就建哪里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两年多来,我们坚持破立并举,依托内河港总规一方面关停、腾退‘低小散’做减法,另一方面也在加快推进规模化、现代化公用码头建设,做高质量的加法。”吕健伟说。

目前,嘉兴全市共批复、建设了秀洲西港作业区、海盐澉浦作业区、港区六里桥作业区、南湖七星中建公共码头、平湖经开公用码头、平湖交投林埭公共码头等6座公用码头,新建500吨级(水工结构按1000吨级设计)泊位22个,新增年通过能力977万吨。同时,加快推进海宁星光作业区、秀洲王江泾南虹大桥码头、桃园作业区、高新作业区、嘉善天凝公共码头、桐乡凤鸣公共码头、海盐经开作业区等一批码头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图片由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提供)

关键词: 内河码头 服务中心